归档📁。
更新于。
6月7日22:00前完成填写,不按时完成的学院不考虑该生选课意愿,请自行按容量选课。
-
专业意向:四选一。
-
课程设计:四选一,限选。
选择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同学,电磁场与微波课程设计、微波工程不需要选。可在规定的选修课程组范围内选择其他课程。
-
六选二课程组:限选。
第4、5、6学期各开设2门。
还有“控制理论基础”“随机信号分析”在第6学期开。
教学大纲可从学校网站下载:jwms.bit.edu.cn →(上方)培养管理 →(左侧)培养方案 → 指导培养方案 → 课程信息。
以下是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概要”。
-
课程设计(四选一)
-
电磁场与微波
本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学习微波天线基础知识,掌握微波天线用途、天线主要电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常用微波天线的形式及其特点。
二是通过仿真设计,掌握微波仿真软件(HFSS)的操作使用方法、微波天线设计和参数优化的方法。
三是通过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掌握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规范。 本课程设计在讲述电磁场与微波天线理论中穿插介绍电磁场理论和微波天线在雷达、通信或导航等设备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追求凭籍科学技术的进步获得更高层次意志自由的愿景、技术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本专业领域的敬业精神。
-
信号与信息处理
属专业实践课,适合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处理在通信、雷达、生物医学等领域普遍存在,深入理解信号处理方法对于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是必须具备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解决信号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有的知识水平,具有描述、分析和解决理论与应用中信号处理问题的能力。穿插讲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在我国嫦娥计划、大飞机等重大项目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在本专业领域的敬业精神。
-
电路与电子线路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本课程综合了模拟、数字和高频电路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安装并调试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在电路、电子和电工领域以工程实践促进国富民强的目标,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各人或各组独立完成实验的诚信品质。
-
计算机与网络
《计算机与网络课程设计》是实践能力训练课程,面向对抗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面向网络空间安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项目总体计划。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补充相关知识的扩展。第二部分,项目设计报告。第 3 部分:项目工程系统。第四部分:项目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物理方式进行展示和讨论。
本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出发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以正确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方法论为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理念,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立德树人,坚守延安根、军工魂,植入红色基因,通过典型案例、历史事件、热点事件、重要人物、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度融入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等课程思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六选二课程组
-
微波工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
本课程主要要求掌握在电子信息的传输与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微波信号的传输与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谐振器、分配与耦合器件、滤波器等)、微波有源元器件及组件(微波管、微波放大器、振荡器及控制元件)、微波网络分析及微波系统。同时,穿插介绍微波工程在雷达、通信或导航等设备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追求凭籍科学技术的进步获得更高层次意志自由的愿景、技术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本专业领域的敬业精神,要求学生了解本领域理论及技术发展历程,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典范事迹及本校本学科本专业的‘延安根、军工魂’特色发展历程,为学生服务国家社会、攀登科技高峰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基础和物理知识,必须熟练掌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本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波辐射与传播、微波电子线路、微波测量和电磁兼容基础等课程的基础。
-
模拟通信电路与系统
模拟通信电路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学习与实践,可使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电路与系统涉及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分析设计能力,初步具备基础实践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并为学生未来工作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党中央十分强调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走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国内跟欧美之间的技术差距之一体现在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工业技术水平上。本课程对培养国家紧缺人才、提升民族核心竞争力是必要的,对相关专业培养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合格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